文章较长,建议从目录选取感兴趣内容,然后Ctry+F搜索、跳转
目录
17、空间数据源
18、空间数据采集
19、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
20、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正文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17、空间数据源
数据源的分类
图形图像数据:
地图 、工程图、规划图
遥感影像、包括卫星、航空、地面遥感影像等文本资料数据:
- 实测数据、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
- 共享数据(可能包含图形图像数据)
- 其他数据、如调查报告、立法文件等
![](https://img-blog.csdnimg.cn/20190420151010764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watermark,type_ZmFuZ3poZW5naGVpdGk,shadow_10,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RhbkJvX0M=,size_16,color_FFFFFF,t_70)
数据源特征
地图数据
具有共同参考坐标系统的点、线、面的二维平面形式的表示,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。
在应用地图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- 地图存储介质的缺陷
- 地图现势性较差
- 地图投影的转换
遥感影像数据
特征:
- 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;
- 能够进行大面积的重复性观测;
- 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;
- 空间详细程度高。
实测数据
GPS点位数据、地籍测量数据、观测站点监测数据等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现势性
统计数据
统计数据一般都是和一定范围内的统计单元或观测点联系在一起。共享数据
多媒体数据
文本资料数据
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
18、空间数据采集
空间(图形)数据的采集
野外数据采集:平板测量、全野外数字测图、空间定位测量
地图数字化:手扶跟踪数字化、扫描矢量化
摄影测量方法:航空摄影测量、地面摄影测量
遥感图像处理
流程:
- 观测数据的输入
- 再生、矫正处理
- 变化处理
- 分类处理
- 处理结果输出
**选择采集方法:**
- 数字化设备:数字化仪、扫描仪、遥感与摄影测量设备
- 特点:范围大,速度快
- 使用范围:大面积GIS数据采集、资源普查等
****
- 野外测量:大平板、全站仪、GPS、移动测绘系统
- 特点:精度高、效率较低
- 适合范围:小范围GIS数据采集或局部数据更新
属性数据的采集
属性数据的来源与分类
- 社会环境
- 自然环境
- 资源与能源
2. 属性数据的编码
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,而分类分级则是编码的基础。
**编码原则:**
- 系统性和科学性
- 一致性
- 标准化和通用性
- 编码的简捷性
- 编码的可扩展性
3. 常用的编码分类方法
1. 层次分类编码法:按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
2. 多源分类编码法:不同的分类依据分别编码,数字之间没隶属关系。
- 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连接
19、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
20、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
原文链接: http://enofeng.github.io/2021/07/22/GIS复习【V】/
版权声明: 转载请注明出处.